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平衡针干预窦性心动过缓病人22次临床治愈

[日期:2020-06-07] 来源:本站  作者:张建 [字体: ]

来源:平衡针灸

作者:李晓彦

编审:于 波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06月07日

  2019年8月6日开始,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烟台弟子李晓彦社区医师接诊了一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最低心率38次/分钟(夜间), 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医院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经平衡针干预后,心率达到53次以上,心脏无不适症状,患者精神状态好;医院复查临床治愈。现摘录如下:

一、患者主诉

  患者张某,女性,53岁,山东烟台芝罘区居民。患者主诉频繁出现胸闷憋气、乏力、出汗一周。半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在烟台某医院检查,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疗效欠佳。近一周来,症状加重,频繁出现胸闷憋气、乏力、出汗,偶尔会有心跳暂停感,常于夜间3点左右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并有濒死感。

  2019年8月4日就诊于烟台山医院,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报告显示(图片1) :

1. 窦性心律;2. 窦性心动过缓;3. 偶发房性早搏(单发):4. 偶发室性早搏(单发多源);5. 动态ST改变(J型下移)。专家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拒绝,经朋友推荐,于2019年8月6日来诊。

二、就诊检查:

  T36℃, P49次/min, R16次/min, Bp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营养中等,面色略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49次/min, 律齐,未闻及杂音,心音尚有力。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三、病案分析:

  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患者于夜间3点左右因胸闷憋气而惊醒,而此时的心电图(图片2) 

显示窦缓38次/分,心率慢,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缺血即缺氧,所以患者会有濒死感。

  心电图显示房早、室早及ST段改变(图片3)

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起搏及传导障碍;活动后心慌出汗乏力,因大脑及全身供血不足,心脏代偿性心率加快,最快时窦速109次/min (图片4)

患者从7年前查体发现窦性心动过缓,逐渐发展到窦缓加重,出现胸闷憋气、出汗乏力、濒死感等症状,说明了心脏窦房结功能受损,心功能下降。现代医学认为安装心脏起搏器是首选干预技术。

  从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医学角度看,该患者窦性心动过缓背后是心脏供血不足和大脑供血不足,核心是调节心脏跳动节律的窦房结的供血不足,反应的是大脑指挥系统的功能紊乱。构成这个病的核心因素是心理因素,是患者生气启动和发展的,启动的是重大疾病冠心病的基因程序,时间跨度在20年以上,按照王文远教授提出《疾病科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析,患者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的疾病形成。和《重大疾病形成的核心因素是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是长期的精神抑郁、焦虑、失眠造成的。现代脑的心理程序受到干扰破坏,影响了原始脑的生理程序才引发了生理的各种疾病。平衡针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心血管中枢系统的整合下,调节了窦房结的功能,恢复正常的心率及心律,改善了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达到病变部位(心脏)的新的平衡。

四、干预技术:

  平衡靶点:心病穴、心律失常穴。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2-3次/周,3个月一个疗程。

五、注意事项:

  保持心理平衡,情绪乐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六、干预效果:

  8月6日:初诊,患者从家里步行走到诊所,全程不足100米,即感觉有胸闷憋气,出汗,脸上汗珠可见,迅速用平衡针干预,针刺完毕,胸闷憋气减轻,汗也逐渐消了。

  8月7日:复诊时,患者从家至诊所无明显胸闷,有微汗,诉夜间又出现胸闷憋气,醒于3 点左右,程度略减轻,无濒死感。白天仍有乏力,但胸闷憋气明显减轻,出汗减轻,未再出现心跳暂停感。

  8月8日:复诊,精神可,诉夜间未出现胸闷憋气,但仍醒于3点左右,后又入睡至天亮。日间偶有轻度胸网憋气。

  8月10日:第5次来诊,患者精神好,诉夜间睡眠好,无胸闷憋气。

  8月16日:第8次来诊,患者诉睡眠好,日常活动无不适,劳累后会有心慌,休息后即缓解。

  9月6日:第15次治疗,患者精神好,已恢复正常上班。嘱患者一周一次,巩固治疗。

  11月13日:第22次治疗,患者诉无任何不适,带回去医院复查做的心电图检查报告,心率52次/分,律齐(图片5)

2020年5月7日,患者再次去医院复查,心电图53次/分,律齐(图片6)

患者无任何不适,临床治愈。

六、文献检索:

  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心率一般为50~60次/分钟,律齐,心音有力。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或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中,窦性心动过缓的是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减慢、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治疗,或可考虑安装起搏器。早搏分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单发,无器质性心脏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器质性病变者,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ST-T段压低可见于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心肌肥厚、洋地黄作用、急性心包炎、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预激综合征等。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