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卫士:人间若有针情在,首当报答父母恩
2020/3/30 19:36:36
来源:平衡针灸网
作者:温禧卿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03月28日
1
师父王文远常教导学生们的一句话---“学会平衡针以后,先调理自己,再孝敬父母,平衡家庭,再为有缘人服务。”
初次听到这句话时,是在第一次参加学习的课堂中。也并没想太多,只是将其粗浅的理解为师父的医者仁心。尔后,尽管师父也会在不同的场合提及,或是在门诊,或是课堂中。或因我愚钝些,迟迟未能领会其中深意和话外之音。
2
记得刚刚参加完平衡针培训学习那会儿,回到家乡。想起师父曾提出,为亲人父母针灸服务的事儿,我便主动提出为爸妈做针灸的调理。
母亲倒是对我十分信任,她因常年便秘和偏头痛时常困扰她。通过针灸,对肠道菌群的紊乱以及偏头痛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母亲受益后,拉着老爸让他来体验平衡针。或许是男女性对针刺过程中的疼痛的惧怕感不同,或许是父亲对我初学针灸的水平信任不够,总之,生拉硬拽也不肯接受针灸,他的态度相差十万八千里,就说自己身体好得很。我也无可奈何。
尽管如此,我也并未灰心。时间总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在家乡义诊,坚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针灸调理,坚持用平衡医学的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来开导和帮助有缘之人。
3
而就在今年春节,有了转机。
先是母亲拿着老爸的体检报告给我看,人到中年进入老年的这个阶段,要是没点儿毛病,估计都没人信。果然,血压偏高,尿酸偏高,血脂偏高,还有……
说到我的父亲,在单位是个负责认真事必躬亲的好领导,在家里是个大事小事统筹兼顾的好丈夫,在亲戚朋友那儿是个热心肠的好同志。唯一有点小遗憾的,就是他爱着急容易情绪波动。
凡事太走心了,就容易失衡,更容易伤到自己。《内经》有云,“气生百病”,天下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病,莫出其外。在我们的平衡医学中,生气绝对是大忌。
但有时候,往往危机也容易成为转机。似乎有了平衡针以后,更多了一分自信与底气。
大年三十那天,去姨妈家过年。姨夫早就听闻我学习平衡针,为了年夜饭忙活一整天,这胳膊抬不起来,肩周炎又犯了。
姨妈说,“小温,帮你姨夫针一下。他这胳膊老疼,抬不起来”。
好,我二话没说,就开始为姨夫针刺了肩痛靶点。出针即刻,姨夫,挥了挥臂膀,念叨“这么快,几秒钟?”、“怎么这么快不疼了?而且抬起了没问题啊!”前几秒从疑惑的表情,瞬间转为了惊喜。
紧接着……姨妈也开始要求扎针。
亲人们虽知我早有学医夙愿,但不知这短短时间,就有这样神奇的水平,可能是常人都难以相信,何况亲人更始料未及。
4
给姨夫针灸的“三秒见效”解除肩膀疼痛的事儿,或许给父亲留下了眼见为实的印象。
紧接着过年时,几家好友们来家中做客。席间,除了过年的互相祝福问候之外,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平衡针”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
首先是我的闺蜜,从一开始我学习平衡针开始,她和她先生就是率先体验平衡针,他们茶舍附近的街坊邻里都被张罗来体验平衡针。对我学习的支持,不言而喻。后来师父去雷锋的家乡义诊,她和全家老小都跑过去体验了一把师父的神针。有次她孩子扁桃体发炎发烧,飞针后,当晚就退烧了,而且3天左右感冒的风波就过去了。换做平时又打针输液又吃药的情况下,没有一周也恢复不来。
庆哥和嫂子也争先说道,年前工作太忙庆哥有些失眠。大家都知道,他平时是最害怕扎针的,但被折磨得还是率先想到了平衡针。飞针当晚,鼾声如雷,梦乡沉稳。嫂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确实庆哥后面几天都睡得蛮好。
我的好友嘉帅,他是对平衡针的理解最有代表性的。因为从我学平衡针之后,就先教会了他。他说起给自己用平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