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干预糖尿病患者160次停用胰岛素
2020/5/4 20:41:50

来源:平衡针灸
作者:谢持斌
编审:于 波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05月04日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洛阳弟子谢持斌乡村医生,於2016年11月5日,接诊一例糖尿病患者,经过每周一次,长达三年零5个月的平衡针干预,患者停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血糖控制较平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现摘录如下:
一、 一般资料
  患者武某,男性,54岁,伊川县白元镇王庄村村民。
二、患者主诉
  患者于6年前,因频繁口渴欲饮,在伊川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ⅠⅠ型)。患者长期口服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单用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逐渐加重。在专家的建议下,为控制血糖,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

三、技术干预
  中枢调控、基因修复。平衡靶点:三降点、心病点、健脾点、头痛点、明目点、醒脑点。每周针刺一次。
四、干预效果
  2016年11月5日接受平衡针治疗前每天注射10一20单位胰岛素,并囗服消渴丸12粒,优降糖6片。自测血糖最高24mmL/L。在侄儿的介绍下前来接受平衡针治疗。要求患者坚持每周一次平衡针干预,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年零5个月,由于疗效显著,患者表示还会继续接受平衡针保健治疗。
  每周治疗一次,治疗8次后患者自己把胰岛素针停了下来。半年后一天口服6粒消渴丸,2片优降糖,自测血糖在8一10mmL/L之间。去年健康体检核磁共振示:轻微脑梗塞,治疗加偏瘫点。2019年2月出现视力下降加明目穴,治疗后视力现在恢复1、0.。
  经过三年零5个月的平衡针干预,现在每天口服2粒消渴丸、2片优降糖,自测血糖最高10mmL/L,最低7mmL/L。体重增加5斤。

五、病案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综合征,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久病可引起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是世界性的疑难病,病因不清楚。平衡针灸则认为形成糖尿病的核心因素是生气。病人长期的心理失衡,反复生气,超出病人心理调控阚值,启动了重大疾病基因程序。因此, 糖尿病是典型的心理性疾病。这个病是生气启动的,从心理失衡到生理亚健康到病理改变疾病形成至少经历了20年的跨度周期。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指出;“推动疾病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是生气,生气就是破气,伤的是元气,干扰的是大脑中枢遗传基因程序,启动重大疾病基因程序,促使疾病提前到位”。
  平衡针灸学的三个定位在大脑,疾病定位在病人大脑中枢靶轴的最高管理系统,治疗在病人大脑中枢的自我平衡系统,病因在病人大脑中枢心理适应系统。西医糖尿病定位在胰腺,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相对缺乏,药物干预靶点在胰腺,通过药物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甚至要注射胰岛素。平衡针的定位是胰腺的最高管理系统——丘脑和下丘脑,针对下丘脑-胰岛轴的血糖反馈调节程序。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靶点(降糖点),在大脑中枢靶轴的调控下,达到病变部位(胰腺)新的平衡,恢复下丘脑-胰岛轴的血糖反馈调节正常程序。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创造性的提出疾病科学概念。他指出,疾病的启动发展是有科学规律的,也称为疾病科学。人类的遗传基因三大程序包括正常程序、疾病程序、修复程序。疾病程序我们每个人都有,启不启动,什么时间启动是由病人自己决定的。糖尿病和遗传没有关系,和吃糖没关系,任何人都有糖尿病基因程序,关键是启不启动。启动糖尿病基因程序就一条,就是生气,生气破坏了大脑遗传基因程序,是现代脑心理的不正常,干扰破坏了原始脑生理功能的不正常,引发了糖尿病的发生。
  平衡针灸的创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