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支持平衡针灸,彰显国医大师胸怀——追忆针灸泰斗程莘农支持平衡针灸创新学科的感人事迹
2020/5/5 20:48:5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文远
责任编辑:谭 欣

版面制作:于 倩 李永芳

时间:2015年08月06日


  现代平衡针灸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凝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几十年的心血与情感。特别在遇到困难、挫折的特殊时期,程莘农给予无私的指导与帮助,为平衡针灸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程莘农先后60多次到“全军平衡针灸中心”考察指导;30多次参加学科发展的各项会议;在荣获军地科技进步奖20项中,程莘农主持参与评审16项。作为一名真正的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永远站在国家、中华民族的高度认识中医、扶持中医,为全军平衡针灸学科的发展和平衡针灸创新技术在军内外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确定名称 成立专科
 

  1988年8月1日经上级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2医院成立平衡针灸科。正式挂牌前,因为有的专家对平衡针灸的提法有疑义,笔者受医院领导委托专程拜访程莘农,征求针灸泰斗的意见。
  平衡针灸技术是历经20余年深入全军陆海空三千多个部队,在为10万多名官兵开展训练伤的防治中创立的。第一届全军针灸针麻学术研讨会上,平衡针单穴三秒钟使来自河北的肩周炎患者举起三年抬不起的胳膊,受到总后勤部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解放军报也对此病例进行专题报道。
  听取了这些情况,程莘农十分肯定地说:“只有长期坚持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打交道,才能传承创新中医,我支持你们,应该成立科室,更好地开展工作。”
  为突出中医特色,原本平衡针灸定名阴阳针。程莘农考虑到292医院是西医综合性医院并且隶属部队,加之阴阳二字官兵不好理解,最终帮助起名为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科由20世纪80年代的医院编外科室,在程莘农的大力支持下,90年代纳入部队医院正式编制,1995年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级平衡针灸重点专科。2005年广东省中医院成立国家级平衡针灸示范基地。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成立第二个平衡针灸重点专科。目前全国3000多家医院、社区挂上了平衡针灸科室、门诊牌子。全军成立了31个平衡针灸防治部队训练伤基地。
 
博大胸怀 无私帮助
 

  程莘农是一名传统中医,却始终站在中医发展的角度,以大海般广阔的胸怀支持平衡针灸的创新发展。
  1994年10月在京召开了首届全国平衡针灸学术研讨会,程莘农在会上说:“虽说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但不能吃老本。社会在发展,我们的中医也要发展,中医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王文远同志的平衡针,我不懂,神经我更不懂,但是,平衡针取穴少,病人痛苦小,不留针,见效快,这就是创新,我得支持,不仅现在支持,过去支持,将来还要支持!因为当中医不容易,当名中医更不容易!”
  为了解平衡针灸具体情况,程莘农多次到292医院亲自考察。前来就诊的病人多到走廊候诊区装不下,医院专门把礼堂设置为针灸室,病人带着痛苦的表情进去,带着微笑的表情出来,还有的病人自言自语地说:“这针太神了!我的头痛不扎头扎脚,只扎一针还真不痛了!”这一情景给程莘农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亲眼看到,王文远同志针扎得非常利索,一上午不喝水、不休息,连续治疗130多人,中午两点还没下班,我很感动。平衡针灸的创新成功,就是对中医做出的重大贡献。王文远同志的创新我支持!其他同志的创新我也支持!”程莘农的讲话赢得了参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程莘农出生在旧社会,发展于新社会,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医事业的发展。受党和军队的深刻影响,讲求实干,注重创新,不仅有新时代中国人的性格,中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