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脑技术:平衡针让我从事现代医学20多年的副主任医师刮目相看
2021/4/15 21:50:14
来源:平衡针灸网
作者:王 芸
编辑:于 波
设计:张 建
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我是一名卫生系统的普通职工,我的本职工作是疾病预防,是搞大卫生大健康的,在一般人眼中,我应该是很懂防病治病的。但事实上,我这个学了五年医学、从事疾病预防工作20年的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也是个各种各样病痛缠身的老病号。
最让我痛苦的是四肢冰冷、畏寒。这个病看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给人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却是巨大的。我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里三层外三层,羽绒服、皮草.....什么保暖穿什么,浑身上下必须裹得严严实实,到了办公室暖宝宝、披肩等各种保暖措施也得跟上,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酷暑,穿裙子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虽然才刚过40岁,同事们都说我这恨不得24小时把暖气片背到身上的架势,比80岁的人还夸张。这几年我也去了不少医院、看了不少医生。按照西医说法,畏寒属于末梢血液循环不好,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办法,就是加强保暖、多运动,促进循环;中医认为,体内有湿寒,需要吃温补的中药驱寒。前者对我来说,等同于无,后者尚可一试,于是,我就开启了每天熬药、吃药的经历。在吃过3个月左右中药后,似乎少见成效,但每天端着那碗药的时候,除了心理上发愁,生理上开始出现条件反射,嗓子眼就像是胃里的东西直往上泛,别说往里塞东西了,就连胃里本来的东西都快出来了,即便是空腹都能泛上酸水来,最后实在吃不消了,治疗只能就此作罢。但随之而来的痛苦也愈发强烈,胳膊上不得不需要多加一层臂套,腿上也必须穿两层棉裤,看着别人轻便着装、舒服美丽的样子,不由得羡慕嫉妒!如此这般,挨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去年因为疫情督导的关系,经常和其他医院的大夫一起下乡。偶然有一天,跟一位大夫说起了年龄渐长后的各种病痛折磨和亚健康情况,她向我推荐了庆阳市人民医院的张颖秀大夫,我也第一次听说了“平衡针灸”创新技术。
记得那时下乡回来,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微信事先联系好的时间,来到了庆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找到了张颖秀大夫,开始了平衡针灸的调理。
我发现平衡针灸是一种特殊针法,刺激穴位少,针感强,不留针,治疗时间短、痛苦小、见效快。正因如此,我就在不耽搁上班的情况下,坚持治疗了近3个月。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我的畏寒怕冷的症状有了特别大的改善。最让我开心的是,在去年零下20多度的极寒温度下,我也能和别人一样穿羽绒服就可以,再也不需要将自己裹成大粽子了,真的是睡觉都能笑醒!同时,失眠、多梦等一些亚健康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由于我的治疗时间长,依从性好,在张大夫诊室待的时间也就相应多了起来,来来往往见证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例,最多见的就是各类型的疼痛,比如类风湿的、扭伤、陈旧性软组织挫伤、颈椎疼、腰椎疼等等;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之类;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疾病,比如失眠、高血压、手抖、肢体麻痹。这些疾病在平衡针的治疗干预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看着前来求诊的病人带着因疾病缓解而露出的笑容和对张大夫由衷的感谢,我真的感觉,做临床大夫,的确是一个成就感满满的职业呀,特别是经张大夫治疗的一个病例推荐,几乎全村的人居然扶老携幼、包车屡次来找张大夫治疗,那个场面,真的很震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例神经性皮炎的患者。我第一次在张大夫的诊室见到她的时候,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清长相,就是额头上飘出的一缕白发,显示是一位中年女性了。一脱掉手套,我就被吓了一跳,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呀,手背指跟部位,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手背上的皮肤就像老树皮似的,感觉就是反复破损、反复修复后,皮肤不断增生后的结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