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平衡针灸现代脑升级技术干预周围性面瘫18次治愈
2021/5/9 8:34:26

 
消息来源:王付晓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投稿:wwy01@sina.com

  2021年3月29日下午,接诊一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经平衡针灸技术干预18次,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现将此病例干预过程和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一、患者主诉:
  席某,男,52岁,家住内乡县赤眉镇,天津务工。3月24日不明原因出现双眼干涩、头晕不适,自己也没在意,26日早上起床后,感到左侧面部出现木、僵、压之疼痛,口角轻微歪向右侧,左侧肌肉无力,上眼睑轻度下垂,味觉减退,鼓腮漏气,喝水漏水,吃饭漏饭,吃饭的时候患侧有食物窝在嘴里。测血压158/80mmHg,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在亲戚的推荐下于29日下午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者既往有头晕两年多,睡眠不佳。
二、技术干预:
1、干预原则:中枢调控,基因修复。
2、干预靶点:头痛点、降压点、面瘫点、心病点、失眠点、醒脑点
3、干预参数:每周三次,三周为一个疗程
4、干预效果
第一次干预:干预后疼痛和木僵感明显缓解,  第二次调理前左面部的疼痛完全消失。
第三次干预:漏饭、漏水、漏气症状明显改善。
第五次干预:患者感到心情好多了,睡眠改善了,吃饭的时候患侧不再有食物嵌塞了。
第六次干预:味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第八次干预:眼睛干涩的症状没有了。
第十八次干预:到5月7日,经过18次干预,患者心情轻松了,身上有劲了,睡眠恢复正常,面部木僵、疼痛、口角歪斜和味觉等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三、病案分析: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病引起的面肌神经的瘫痪。周围性面瘫主要是因为外周神经受损以后引起来的,并不伴有脑血管的病变。该病例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
  从解剖学功能定位,面神经是12对脑神经中的第7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等,支配舌前2/3的味觉和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从平衡医学来分析,面神经属于大脑中枢管辖的直辖市,直接接受大脑高级中枢的管控。面神经的不正常状态反应了大脑中枢指挥系统的不正常状态,对面神经的管控和调节功能出现问题了,反映了患者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表现形式就是血压高和失眠。可以说,面瘫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一个面神经失调的症状反应,背后的核心因素是大脑中枢基因程序的问题,这就是中医“本”的核心。构成这个病的核心因素主要还是心理因素,是生气压力等不良情绪干扰中枢神经指挥系统,造成患者免疫力降低,借着疲劳和受凉引起了面神经的急性炎症反应,影响了面神经的管控和调节功能,造成面肌瘫痪。师父反复强调:“要透过症状看到疾病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要当一个明医(明白的医生)不要被疾病的表象所蒙蔽”。
  西医认为,在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感染了病毒侵犯了面神经,造成面神经的炎症水肿,通过抗病毒治疗和激素治疗改善面神经的炎症水肿,一般输液治疗两周后停止治疗,让患者自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促使面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疗程长,疗效大都不理想,一般在恢复期推荐患者中医针灸治疗。西医药物治疗针对的是病变部位面神经的炎症水肿。
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定位脑技术,治的是人不是病变部位,治疗定位在大脑管理疾病的地方,通过针刺分布在外周神经上的靶点开关,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首先干预的是现代脑的功能,清除了大脑中枢储存的不良信息,通过现代脑的升级为原始脑生理基因程序的正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