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行道 德润沂蒙记临沂复转军人韩洪光——中国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亲传弟子为沂蒙老区孤困儿童家庭义诊事略
2021/11/19 8:21:11
消息来源:刘 青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沂蒙文化 灼古耀今
文化是一种社会土壤,优秀的文化基因,将会为国家和社会传承、培育许多杰出的栋梁之才。
临沂市地处山东东南部,北依蒙山,东临大海,是沂蒙山区的核心区域。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临沂是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沂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临沂古称为琅琊、沂州,因临沂河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启阳城在民间又称龟驮凤凰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早在60万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便照耀在沂沭河流域,沂源猿人遗址是讫今山东发现最早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迹;“凤凰岭”细石器时代文化,再次将山东人类文明史的记录向前推进了至少一两万年……
从西周至汉代起,临沂已有莒、郯、费和琅琊、启阳等方国先后诞生,临沂城邦文明就此发轫;孔子七十二贤中有十三人是临沂人,中华二十四孝中有七孝是临沂人,孔子师郯子,荀子《劝学》、匡衡凿壁偷光,临沂可谓礼仪之邦、诗书传家、。
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孝圣王祥、算圣刘洪等先贤,大书法家颜真卿、宗圣曾子、后圣荀子、大将蒙恬、丞相匡衡、文坛巨星刘勰等名人,均诞生在沂蒙大地。沂蒙文化文武兼备,银雀山汉墓曾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举世震惊。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临沂时,曾留下“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的名言佳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临沂是著名的红色根据地——沂蒙山革命老区,七万沂蒙儿女血洒疆场。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道德经》上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确切地说,正是沂蒙文化忠义为先、文武兼备、开放包容、无私奉献的健康基因,才使沂蒙人民生生不息,创造了一部部大气磅薄、回肠荡气的壮丽史诗。
乐此不彼 如获至宝
“生于斯,长于斯”,挚爱源自对沂蒙文化、家乡故土和父老乡亲的深沉眷恋;“钟于斯,行于斯”,韩洪光师父的人生航向注定要镌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碑上。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韩洪光仁心好善,最终与平衡针炙结缘。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韩洪光自幼好武,家学医术,从军十年,求学于多位老师学习技艺,尤其是结缘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专家、中国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并被王教授选中成为亲传弟子。也许是今生注定的缘分,韩洪光与师父王文远同样都是军人出身,,还是本土同乡,都是出生于临沂这片美丽、奉献的红色沃土。
针灸学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组成部分,二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后汉书》中记载, “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说明早汉代针刺治疗水平已很高超,疗效显著。
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时针指在了当代,新一代科学疗法平衡针灸横空出世。平衡针灸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针灸专家,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研究成功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