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创新学科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碰撞的智慧结晶
2022/5/13 8:25:12

消息来源:刘文华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平衡针灸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国家普及中医的时代背景和部队任务需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技术的注入,平衡针灸医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探索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疾病科学自身演变的客观规律,探索修复科学自我干预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而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从而形成了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平衡针灸医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针刺脑科学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中医脑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了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 ”中枢保障体系,实现了传统针灸在技术、理论、服务模式上的“三创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推广。
  回望平衡针学科创新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杰出成绩,笔者通过30多年的学习考察和应用实践认为,它堪称传统的中医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典范。针灸泰斗程莘农院士题词:“针灸新篇”,使传统的中医针灸学焕发了勃勃生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纵观平衡针灸医学的创新理论体系和现代中医临床诊疗体系,可以发现处处都体现了中医现代化的内涵特质。
  第一、平衡针灸突出“安全、单穴、三秒见效”临床优势,实现了针灸技术的创新。平衡针灸来源于部队训练伤防治,王文远教授把传统针灸针刺经络穴位大胆改为针刺现代医学的周围神经,自我体验针感,把自己扎的千疮百孔,终于在外周神经上找到了这些通过大脑治疗的38个开关,干预部队训练伤和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1000多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平衡针灸治疗军事训练伤(主要是软组织伤),平衡针灸“三秒见效”临床优势,实现了官兵对中医疗效的最高要求,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军队战备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卫勤保障,为健康军营贡献了中医力量,受到部队官兵的广泛赞誉。
  第二、平衡针灸揭示了千年针灸背后的科学内涵,实现了针刺理论的创新。王文远教授指出,中医是以人研究对象,从人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验医学,是科学的;西医用小白鼠来做关于人的试验,通过解剖来认识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是实验医学,也是科学的,但是小白鼠和100多斤的人来比较是不能划等号的。因此,在国家973平衡针灸重大科技攻关中,一改过去西医应用小白鼠作科技研究实体的模式,坚决果断以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作活体针刺实验,运用现代仪器作临床测试。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团队证实:平衡针大脑中枢神经干预的最佳时间千分之45秒,为临床3秒钟见效提供了科技支撑,大量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临床3秒钟镇痛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国家973 课题提出了大脑中枢调控理论和大脑中枢基因修复理论,成为平衡针灸学科的两大核心理论,为平衡针灸学科进入脑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了科技支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马秋富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关于电针刺激动物足三里穴位治疗脓毒血症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针灸现代化研究的序幕。论文中以低强度电针刺激穴位足三里为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神经阻断技术揭开针刺起效之谜。这项研究为穴位选择性和穴位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神经解剖学解释。
  第三、从军事战略思维构建大脑平衡保障体系。平衡针来源于部队,是由10万多官兵训练伤创立的学科,平衡针灸学科的指导思想完全是来自我军军事思想。空天安全是生命的战略安全、战略思维,平衡针脑技术是战役思维、战术思维的具体体现。针刺每一个靶点,核心定位是分布在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