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平衡针应急干预技术 有效治疗急症热射病
2022/7/9 5:49:43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症,也是军事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重症疾病,不及时治疗,可引发死亡。特别是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动造成的重度中暑。而部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作业、训练、演习,EHS的发病率往往会增高。探讨热射病的救治措施与预防对策,对维护部队人员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平衡针“安全、单穴、三秒见效”的创新技术,为劳力性热射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疗法。
一、什么是急症热射病
热射病的定义。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体温超过40℃,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的发病因素。环境因素: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个体因素:身体产生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睡眠不足等及缺乏热习服训练、肥胖、低血钾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热射病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热射病分为劳力性(EHS)和经典型热射病(CHS),劳力性热射病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的体能作业造成的,多发生于运动员、军事人员等人群;而经典型性热射病多发生于幼小、年老、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人群,因暴露于高温环境造成。热射病对各系统损伤的表现。
热射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多有后遗症等特点。越野训练致热射病,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热与散热、氧供与氧耗失衡,造成高热、缺氧双重损害,累及血管、脑、肺、心、肝、肾、横纹肌、血液等多器官损伤,死亡率在10%~50%之间。
二、急症热射病应激干预技术
现代平衡针灸学科的创立,起源于部队急性痛症训练伤和老干部的应急保健技术。平衡针灸学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针灸专科,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平衡针通过军内外30余年的技术推广,特别是对急救病人,危重病人的现代平衡针灸第一干预技术的临床应用为热射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1、平衡针灸干预机制
现代平衡针干预热射病原则在于减少昏迷与休克的时间,干预体温调节中枢加速降温首要保护脑组织及神经系统,降低各系统和各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展的风险。
现代平衡针灸创新技术定位是大脑中枢的调控系统,其靶点定位大脑基因程序的开关系统。通过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证实,现代平衡针灸大脑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45‰秒,大量神经递质、免疫物质、内源性吗啡等激素的释放,为临床急救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
平衡针干预的科学原理在于快速启动人体的紧急干预自救系统。避免HS病人陷入深度昏迷和长时间休克,从而降低死亡率。临床表明,因HS而致死的病人,意识障碍变现非常明显,大脑中枢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临床常见精神状态改变。并伴有肢体麻痹、癫痈发作等症状,当温度持续过高时,则出现昏迷状态。虽采取多项急救措施,但并发症和死亡仍不可避免。因此,通过现代平衡针灸的应激干预,可以启动人体的紧急干预自救系统,激活大脑中枢系统。
直接干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临床研究表明,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同时,热射病的预后常与机体高热程度及受热时间有关。严重病例则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灶性坏死,部分患者会存在永久性脑损害、四肢轻瘫、轻偏瘫和记忆缺失。
从现代平衡针灸的研究来看,在热应激条件下,体温调节中枢的失控,持续的高热导致大脑多程序急剧失衡,由于机体能量代谢加快加强,导致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导致脑细胞、脊髓细胞的快速死亡,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以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