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永葆军人本色—记51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退役老兵李瑞昌
2022/8/4 7:33:37
消息来源:周志勇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有人曾问我,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部队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遵命,拒耻争荣。我的一生有过很多后悔事,唯独不后悔来当兵;我已淡忘了很多事,但唯独难忘军旅情和战友心!
李瑞昌同志 1949年10月1日出生在常州市武进区芙蓉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共和国是同一天生日。他从小就肩负着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 1969年12月当兵来到济南军区后勤部“五七”农药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接过雷锋的枪,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 成为了李瑞昌同志最朴实和最崇高的目标和理想
1970年元旦过后,新兵训练结束李瑞昌被分配到四连三排。军工车间被分配在三氯化磷。他是全连“最能够吃苦”的新兵。
因为在军事训练和军工生产等各项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71年1月参军才满一年的李瑞昌即被光荣批准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李瑞昌同志在部队军工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李瑞昌同志军工生产的操作岗位三氯化磷是个剧毒车间,旁边有条小河流,河面漂浮着浓厚的机油。然后顺着阴沟管道流向远处,造成的不光是浪费,更重要的是污染。哪里工作最苦,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李瑞昌想办法下班后在河流上用拳头般粗的草绳两头固定拦在下游河面上挡住飘浮的油污,然后他用自制的工具打捞飘在河面的废油,装入铁通后再回收。如一道缆绳不够再拦第二道,甚至用上了第三道……
这种无私无畏、朴实崇高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上级,政治处郭主任亲自找到他,李瑞昌根据从小在江南水乡积累的经验,提出在小河分建隔离池的建议,得到厂部采纳并成功实施,一年不仅可以回收机油1000余吨,而且极大改善了水的污染。李瑞昌成为全团的模范,并且还荣立了三等功。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是火红的年代,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李瑞昌当时是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在训练休息的时候,他默默无声地一个人去整理连队的菜园子; 在战士们打蓝球娱乐的时候,他自己拿起铁锤到炊事班帮助敲打煤矸石。经常一干就是两小时,搞得满脸全身都是黑灰……
当时的三排长王在业(后来升为连长)感动的说“他才20岁,这样下去会被累垮的。”强制命令他去休息。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年轻的军人李瑞昌,毅然选择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为此他多次荣获厂部和连部的嘉奖,他的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在四连上下久久在回荡。
济军农药厂的主要工业原料是氯化钠(盐),每次卸车皮拆盐包后都有很多封盐包袋口的麻绳被随手扔掉。从小就养成艰苦朴素好传统的李瑞昌同志利用空闲时间在盐仓盐堆里捡拾麻绳,当时有的同志说他“傻”、不值得,但是他说:“一年可以拾得几十万根盐包的扎袋口麻绳,交给厂部再回收利用,这是节约闹革命,吃点苦,心里甜。”他不愧是济军农药厂里一名踏踏实实、勤俭持家的军人楷模!
1973年的李瑞昌(右一)当时的济军农药厂,正开始面临移交地方管理的动荡时期。新汶县地方政府要举办转复、现役军人交流座谈会,李瑞昌被推选为代表参加会议,这是他正在准备交流发言资料。
李瑞昌(右)和原四连的文书胡德度
李瑞昌战友在部队处处以雷锋精神为榜样,训练不畏艰苦、工作助人为乐。他在连队曾经写过一篇【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在实践中有所表现】的文章,在全连官兵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纷纷给予点赞。
当时作为战士,李瑞昌的每月津贴只有七至八元钱,平时我们的李瑞昌战友生活上特别勤俭节约,一分钱也恨不得要分成两半化。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