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王文远教授提出适应社会生存环境是健康百年的基础
2022/12/1 8:26:18

作者:王文远
整理:于 波
版面:张 建
 

 

适应社会生存环境是健康百年的基础。环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环境,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生态环境广义的讲是指地球生物因素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非生物因素的气候、水、土、光、热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群所处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人体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来保持心理的平衡状态。同时,人类还必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融于大自然之中。因为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对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整个生命历程之中。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证明“物竞无择,适者生存”。因此生存环境如何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生存质量。生存环境也就是我们中医阐述的“天人和一”的伟大理论。下面就社会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阐述如下:

 
 
一、社会生存环境:


  社会环境亦称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四环境。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人文地理、语言文字等各种社会因素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类个体所处的社会群体进行社会活动的必须生存条件。社会环境还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主要是指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国家政策……,小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子女关系,此外工作单位中的人际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亲朋关系等。
(一)社会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也是非常复杂的,相处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在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对人的心理,特别以东方文化传统教育培养下的一代群体影响较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下岗,自谋职业等新事物、新问题,当时有的人接受不了,因为过去大锅饭惯了,看到个别干部的腐败现象理解不了,听到不送礼不办事,有钱能使鬼吞没的现象承受不了……。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事物必须宏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看到社会稳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发达国家的档次迈进,这是主流。对于人际关系必须了解影响人们相处的各种复杂因素,以便选择最佳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要不断培养和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是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和基础。
(二)改变自己的认知保障心理平衡
  社会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保障心理平衡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对不同三观人群的认知十分关键。不妨可用“三个代替”来处理人际关系。如用欣赏代替嫉妒(当别人工作、事业、生活比自己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时应该看到他给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使你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用同情代替厌恶(在生活工作中常碰到一些小人,总爱在背地挑拔是非、暗箭伤人,俗称叫人厌恶的人,尽管他并未加害于你,但你却很难与这样的人相处。怎么办呢,可采用同情代替厌恶的方法,去同情他、理解他=宽容他的一些作法和习惯)。用帮助谅解代替愤怒(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少数人对你极不友好,处处和你作对,对这种人最好态度能用帮助谅解代替愤怒,不要与之过多计较,在他有困难的时候诚心诚意去帮助他。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这样做了以后相信他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使自己的心理能够上升到高素质高层次,真正做到大人不计小人过,使自己逐渐适应生存环境。

 
二、家庭生存环境


  家庭也是一个最小的社会单元,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一)人生第一阶段
  人生第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后的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阶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